编者语:
5月,我们在北京的初夏完满毕业。
5月,即将绽放的季节,同学们满载一年的收获,挥挥衣袖,用作品向青春致敬,背上行囊,奔赴更广阔的未来。
我们在此展示国际预科2019届同学的毕业作品,邀您一起感受新生代艺术设计作品的力量。
黄兰
来自厦门
专业:纯艺术
录取院校:利兹大学(英)、 金斯顿大学(英)、 创意艺术大学(英)
雅思分数:6.0
《我们终将变成地球上的尘埃》
这个作品是我对死亡这个无限大的话题的实验性的探索和思考。
我们终将变成地球上的尘埃。
火葬场外的树,一年四季伫立在那里。
倾听着火葬场里传出来的轰鸣声,日复一日。
那是将人化成灰烬的声音。
春天到了,花开了。
起风了,花瓣零零散散地飘落。
花的一生也就到此为止了。
这些花瓣在轰鸣声中出生,又在轰鸣声中死去。
她们是无数人化为灰烬的见证者。
燃烧声,风声,被风卷起的花瓣的摩擦声,从取灰处走出来的人们的谈话声、踩到干枯花瓣的脚步声。
仿佛在诉说着,我们从哪里来,即将向哪里去。
我们终将变成地球上的尘埃,在风中自由自在。
*声音来源:2019年4月5日清明节,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的火葬场
中传出来的声音。
*花瓣来源:2019年4月5日清明节,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的火葬场外被风从树上吹落的花瓣。
罗梦滢
来自北京
专业:综合媒体
录取院校:芝加哥美术学院(美)、 加州艺术学院(美)、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(美)
雅思分数:7.5
《药》
小说《药》中鲁迅曾用“人血馒头”作为当时社会的解药,运用这一意象讽刺当时特定背景下人们的麻木与封建迷信。反观当今社会,便捷的科技无处不在,人们依赖科技、智能产品并对其上瘾。当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同时,其弊端也不言而喻:人工智能真的智能吗?美国认知科学家侯世达曾说:“形式化的研究方法得出的是极其生硬的‘智能’,毫无洞见可言。”然而正是这些提供模块化、定向的和精确计算过的情感输出的机器与系统,是多数人们无助、需要安慰时投奔的对象。
我试图运用“药”这一意象表现人们对人工智能的依赖并由此产生的疏离感与冷漠,通过3D打印的手段展示“人造药” ,表面严谨的排列方式象征了人们对精准与理想化的追求。同时通过培养箱展现正在进行人造加工的“药” ,暗喻了精确的科技正在制造符合人们一切需求与欲望的产品,作为一种治愈, 而人们也渴望得到这种“药”。越来越多智能的产品正逐步替代他们看似相近的功能,而这种高超的模拟体验却无法代替真实的、自然的、不完美的事物。